第290章 互换(1/2)

作品:《花田篱下好种田

秦姑姑在宫里这么多年,养成的脾气和习惯还是挺谨慎小心的。

她从国公爷口里大概得知了一些事,花水木夫妻是对憨厚的,只不过,人家的女儿就近乎为妖了。

秦姑姑有心想要接触花水木,借口自然是特别容易找了。

哪怕不是秀秀嫁进了花家,都能找借口,更何况现在两家严格来说是亲家了。

秦姑姑找的借口也挺容易的,那就是大家伙乐呵乐呵,算是庆祝她的乔迁之喜。

那时候皇帝还在江南,就有说过,倘若秦姑姑找着了亲人,那么,允许她在江南享天伦。

倘若没找着嘛,那就由国公爷护送她老人家回京城。

怎么着也得让皇帝尽尽孝不是?

而现在,秦姑姑找着了亲人,自然会在县里安置房产,不好意思再住在行宫里了。

秦姑姑原来的想法是,去和秀秀他们爹娘同住一个镇上,大家互相彼此之间有个照应。

只不过,被国公爷啊,县老爷,捕快否决了。

几人的想法都是为了秦姑姑的安全考虑。

虽然说,县里也有出过灭门惨案,不过,严格说来,还是县里更加安全些的。

算算每年的这些比例就知道了。

东城自然是首选,实在不行,你也可以选择南城啊!!

县老爷还拍了胸膛保证道,包管让秦姑姑找到一处称心如意的居所,让她安享天伦。

据国公爷所知,那就是皇帝有发暗旨,大概的意思是秦姑姑的私已不是很多,所以,无论秦姑姑看中的院子是多少银子,都只收秦姑姑五百两。

至于另外的银子,则由皇帝的内库所贴。

县老爷也是年近五十的人了,第一次收到皇帝的暗旨,那叫一个激动和雀悦啊。

立即拍着胸膛向人家来传旨的太监保证,绝对不会多收秦姑姑银子。

本来县官老爷的想法是,由他私人来贴。

只不过,那传旨的太监收了县官老爷的好处,就提点他了。

你想啊,那别的银子,那是皇帝孝敬秦姑姑的,你说你算哪根草啊?

再说了,一般三进的宅子,能配得上秦姑姑身份的,怎么着也带亭台楼阁吧?

你说你孝敬了,这不是变相在和皇帝说,那是你贪赃妄法得来的银子吗?

这让皇帝怎么想?

县官一听,自然明白要怎么做了,又孝敬了人家太监一些银子。

应该说,那太监走了之后,县老爷就给县里的富户开了一个会。

大会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问富户们谁愿意贡献出私家宅子。

富户们的银子,谁也不是大风吹来的,县官这样,和明抢也没分别,可是,他们有什么办法?

灭门的县令,抄家的知府,更何况,人家上头还有皇帝呢,你能怎么办?

虽然只给点点银子补贴,不过,对富户们来,也只能妥协。

因此,倒也是有十几个富户都贡献了出来。

大家都是抱着一个念头,指不定,人家秦姑姑不会看中咱家的呢?

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县令怎么可能让秦姑姑住到镇上去的?

你想,到时候,万一皇帝问起来,叫他怎么回答?

皇帝不会认为秦姑姑想和亲人住得近些,只会认为,他这个县令办事不利。

你想啊,只要宅子够大,够宽阔,多少亲戚都住得下。

没让秦姑姑住得舒服,住得舒坦,那就是你的责任。

你连小小的事也办不了,以后咱怎么还把重要的事让你打理?

还不如回家种红薯呢。

县官别看五十了,可人家对官途还是极为向往的,自然得办妥这件事了。

至于捕头捕快们反对,则是完全为了自己的利益。

你想,他们原先都是住在城里,基本上,每人每片区都是划分好了的。

那些乡镇的治安真心不归他们管,除非发生命案了。

可发生命案,几年也就出一单。

至于平常那些邻里吵架,鸡毛蒜皮的这种小事,全部由人家的镇长啦,里长啦,保长啦,村长啦搞定。

可是,倘若秦姑姑住哪儿去了,怎么着他们得多跑几趟吧?

就算大家轮着来,在月收和没有上涨的前提下,多干活了,多跑乡镇了,那不是变相降收入吗?

更何况,万一秦姑姑在哪儿,出了啥事,到时候,责任谁担?

秦姑姑后来也是没办法,只能在城南,靠近城西这这挑了所宅子,不大,才两进。

用秦姑姑的原话就是,自己年纪也大了,在宫里也习惯清静,所以,宅子不用大,侍候的人不用多。

她另外也上了道折子给皇帝,大概的意思是她这次选择的宅子极为满意,小桥流水,环境极为的好,宅子里还种了好几棵大树,她还打算再种些葡萄啥的,到时候葡萄成熟了,就孝敬给皇帝诸如此类的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花田篱下好种田 最新章节第290章 互换,网址:https://www.xbqg8.net/89/89521/2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