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3章 不同凡响一(1/2)

作品:《义匪三十年

因为杨畅前来支援,童大磊实在太兴奋了,身边的兄弟们问起什么就告诉他们什么,这也是童大磊平日里喜欢百~万\小!说学习,喜欢研究新玩意儿,特别是洋人的东西,童大磊更是做了非常多的研究,不懂的就去请教。说起来,在草原上的佛爷岭当真是很不方便,就比如说童大磊喜欢的洋玩意儿非常少,不仅东西少,懂得人更少。为此,童大磊没少费工夫,现在终于有机会显摆一番了。跟兄弟们把新军的一些事情说完,又告诉他们一些新军将领的轶事,是否具有可考性尚且不知,童大磊也只是说出来跟兄弟们乐一乐。

“上边的人分龙虎狗三位,段祺瑞是虎。这段祺瑞祖籍江西饶州,明代迁英山县(今属湖北),九世段本泰由英山迁寿州南乡保义集。清道光年间,段祺瑞曾祖父段友杰迁六安太平集,世代务农。太平集位于六安、合肥边界,离刘铭传老家四房郢不远。段祺瑞祖父段珮字韫山,青年时同刘铭传贩私盐,办团练,入淮军,官至马队管带、记名总兵、花翎一品衔,励勇巴图鲁勇号,诰封三代一品恩典,妻赵氏、曾氏皆封一品夫人。 ?

段祺瑞于同治四年二月初九出生于太平集。同治九年段珮搬家到小蜀山南大东郢,买田置产。段祺瑞妹祺英出生在此。1多年后,段家又在城西桥大陶岗建圩居住。段祺瑞父名从文,一生务农,后因子贵追封荣禄大夫,振威将军。妻范氏一品诰命夫人。 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段祺瑞8岁。段珮统“铭军”马队3营驻苏北宿迁,因爱长孙,将祺瑞带往任所读书。次年,段祺瑞弟祺辅出生,字必清,过继给伯父从高为嗣子。祺辅读书未成,在家务农,倚兄势获“守备”衔,乡人称“段二大人”。

同治十三年,三弟祺勋出生,字子猷,早年随兄到北京读书,后送日本士官学校留学。回国后曾任6军第二镇参谋官,及奉天参谋处总办、宪兵学堂总办等。民国初年,段祺瑞与王士珍合办山西井陉“正丰煤矿有限公司”,段祺勋任总经理。”

“虽然已经官居高位但是人家仍然开矿,你们说,咱们连个屁大的官儿都不是,这矿咱们能不要嘛?!必须得抢下来才行。”童大磊不忘了把兄弟们往正事儿上引导。

“光绪五年,段祺瑞15岁,祖父于宿迁防营去世。他抚棺回合肥家乡,又在侯大卫庄(大陶岗北1余里)读私塾,老师姓侯。家道中落的他,学膳费经常拖欠。光绪七年(1881)段祺瑞17岁,即停学不念,步行两千余里,去山东威海投靠族叔、淮军管带段从德,当了一名司书。第二年,段从文到山东看望儿子。段祺瑞把积攒的一点饷银给父亲作路费。从文不舍得花,步行回家。行至合肥西郊七里塘,天色已黑,竟被同路人劫财杀害,年仅39岁。段祺瑞闻知凶信,请假奔丧,未获批准,只得去信合肥知县,请求缉凶。范氏也携次子祺辅到县报案。不久破获,凶犯正法。可是范氏又因哀伤过度去世。段祺瑞获准回家治父母丧。 祖父、父母相继去世,弟妹幼小,全家重担落在段祺瑞肩上。而他在军营收入甚微,进身无门,不胜狼狈。”

“说起来段祺瑞也是留过洋的人,……”童大磊有些憧憬,手下人起哄道,“童爷,您怎么不去留洋?不是说留洋的人……”

“我哪里有功夫留洋去。”

“就是嘛,童爷得跟正纳闷在一起才行。童爷,留洋有啥好处,怎么段祺瑞大将军也去留洋了?这是真的么?”

“当然是真的。光绪十一年,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受淮军“盛军”主将周盛波、盛传兄弟建议,在天津紫竹林创办“北洋武备学堂”,聘德官任教。9月,段祺瑞以淮军营司书资格投考,入选炮兵科一期预备生。次年段祺瑞请假完婚。妻吴氏,宿迁举人吴懋伟之女,是段祺瑞祖父早年为他订的亲。妻弟吴光新,后为北洋军阀皖系集团重要人物。?光绪十三年,段祺瑞以最优等成绩毕业,派到旅顺监修炮台。长子宏业出生,字骏梁。两年后,段祺瑞考取官费留学德国学军事。5名考生中成绩第一,受到李鸿章接见。李鸿章对这位成绩优异的小老乡十分看重。次年春,段祺瑞入柏林军校炮兵科学习,读书一年半,入克虏伯炮厂实习半年。 这年段长女宏淑出生,后嫁李鸿章侄孙李国源。

光绪十六年秋,段祺瑞回国,李鸿章委任为北洋军械委员。段祺瑞性格刚直,不喜巴结奉承,次年被调威海,任淮军随营学堂教习。“甲午战争”中,日军舰攻击威海,段祺瑞率随营学堂学员抗击日军,表现英勇,初立战功。”

“光绪二十二年,李鸿章奏派从朝鲜回来的淮军委员袁世凯督练“新建6军”, 全部采用西式最新武器装备和训练方式、训练教材。段祺瑞被李鸿章调回天津小站原“盛字营”驻地,任“新建6军”炮队统带。光绪二十四年设立新军学堂,段祺瑞任总办,开始创办北洋新军教育。小站练兵练成新军“六镇”,奠定了袁世凯、段祺瑞军政生涯的实力基础。?

光绪二十五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,统带北洋新军镇压义和团。段祺瑞随军至山东,次年夫人吴氏病逝于济南,年仅33岁。第二年,袁世凯将义女(袁家称大小姐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义匪三十年 最新章节第653章 不同凡响一,网址:https://www.xbqg8.net/42/42327/6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