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二章 事件余波(2/3)

作品:《胜利之钢蚁雄心

是刘湘主席,这厮偕同数位将军拿着望远镜,将此地所发生的情形,一一的收入眼底,尤其在市民山呼万岁时,身形竟略略的抖了一下,在一旁伺候的副官,还以为刘老大着了凉,连忙拿来一件披风。

刘主席也知道自己失态了,于是微笑的顺势披上。

当大川饭店的闹剧全面落幕之后,刘湘才悄悄的离开了塔楼,有些黯然回进了书房,待独自一人时,才喃喃自语,“也不知亦诚,有没有受伤?”

原本空无一人的书桌旁,却逐渐显现出一个人影来,整个人影映着西下的晚霞,泛出一片陆离的光影,很随意的坐在了刘湘对面,赫然是个其貌不扬的老学究,大约五六十岁的样子,颔下的一飘胡须,根根可见。

刘湘即刻站了起来,向老学究拱手敬礼,语气显得平和而恭敬,“刘甫澄见过玉衡老师,学生对于今天之事疑虑重重,在恍惚之间,竟然有些心绪不宁,所以才请老师亲自指点一下弟子的迷津”。

玉衡老师一派云淡风轻,轻轻的抚着胡须,也不急于搭话,而是定定的看着刘湘。

良久之后,玉衡老师才轻声劝慰道,“我玉衡儒门,传自汉代公羊世家,曾历经西汉东汉、南北对峙、唐宋之盛,以及明清之末世,至今也有数千年之久,虽不敢与孔氏媲美,却也相去不远,万事戒之,乱”。

刘湘似乎略有所感,仿佛回到了蒙童之初,不由自主的轻声背诵《大学》首篇,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,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……”。

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等儒家经典,都是千百年来,集儒家学说之大成的典籍,表面都是孔子或孟子所作,其实都是千百年来,由无数儒家弟子,共同努力编撰的结晶,不过大多是托古撰文而已。

一阵轻轻的背诵之后,刘湘又找回了信心,眼睛逐渐清明了起来,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学习儒学的初衷,随后也不多说,恭敬的请玉衡老师指点学问。

玉衡老师的全名是皇甫玉衡,据说是三国名将皇甫嵩的后人,此老在年轻时以风流倜傥著称,而且压根不在意科举之事,也就混了个秀才的功名,人称玉衡书生,或玉衡先生,成天四处游荡,据说与名人杨子皙师出同门,修炼什么扶龙之术,要找什么风水宝地,反正是个神叨叨的文人。

早在刘湘几岁的时候,就被皇甫玉衡给看上了,竟然亲自给他启蒙开智,传授一些儒家学派的经义,平时也是平淡无奇,不料辛亥革命爆发前夕,新学逐渐取代了旧学,旧学的代表正是儒学,因此儒生们一夜落魄。

玉衡先生却借着老刘家的人力物力,以刘氏家族的名义,将这些人一一收罗于门下,当时也无人多想,还以为他是在行善事而已,一个大家族想养几个闲人,还是很容易的。

此后皇甫玉衡才让刘湘拜在他的门下,传授了种种秘术,比如望气之术和驭人之道,并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,“盛世道,乱世佛,由乱到治,看儒教”。

后来群雄并起、川军混战,刘湘在玉衡先生的指点下,逐渐登上川军老大的位置。

那时刘湘名下的州县无数,管理起来异常的困难,这时儒生们的威力,才真正显露了出来,无论是当县官州长,还是当幕僚师爷,个个都是行家里手,治理得井井有条,这下大家才知传统文化的厉害,刘老大才真正信了儒学。

因此,哪怕刘湘现在官拜川康行辕主任,成为名副其实的川康之王,却依旧很敬重玉衡老师,而皇甫玉衡精通武功之事,他从小就知道,也曾潜心求教过。

可惜玉衡先生告诉他,“此乃小道耳,即使学得再好,也就是个侠客,与拯救苍生相比,上不得台面,不学也罢”。

几十年过去了,玉衡先生之言,也确实灵验无比。

无论霸气冲天的袁世凯,还是英气逼人的蔡锷,还是勇不可挡的熊克武,最后都被风吹雨打去,刘湘自己却削平了川中群雄统一了川康,竟然笑到了最后,真是世事难料。

掀起惊天波涛的“城都事件”,被川西小霸王刘郧,在反手之间化解于无形之中,还获得了数万百姓的敬仰,刘湘一时心神激荡、浮想翩翩,也是人之常情,甚至这厮反复拷问自己,当初不学武功,究竟是对了,还是错了。

皇甫玉衡却让他自己来悟,刘湘自然而然的想到了《大学》,此书在开篇明义时就说到“明德亲民”,“修身齐家”和“治国平天下”,随后也就豁然开朗了,儒学经义的核心是“仁者爱人,兼爱天下”。

既然刘湘自己已经想通了,玉衡先生也就不多说了,准备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,很淡然的告诉他,“那个日本人虽弱,却是一流好手,刘亦诚虽强,不过是二流的顶峰,此人是取巧杀了日本人,他自己也受了重伤”。

刘湘犹豫了片刻后,才问出了心中最后一个疑惑,“玉衡老师,刘亦诚此番会死么?如果请你出手的话,不知能否取了他的性命?”

这话问得这么直白,连皇甫玉衡都有些哑然失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胜利之钢蚁雄心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二章 事件余波,网址:https://www.xbqg8.net/135/135891/2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