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七章 德国突变(2/3)
作品:《胜利之钢蚁雄心》6年,德国国内的社会经济再次出现危机,希特勒此番军事冒险,也有转移社会关注焦点的意思。
因此,汪院长的一番外交辞令,真的令人很难说喜、很难说悲,更多是一种无知吧,而就在德国愤怒的时候,日本首相兼外相,广田弘毅,及时抓住了机遇,派出特使松岗洋右,秘密会见了德国的空军司令戈林将军。
戈林是一战期间的飞行英雄,目前是柏林的核心政要之一,日后还登上了德国空军元帅的宝座,因此很得希特勒的器重,经常与“外交部新星”里宾特洛普一起,游说希特勒与日本人结盟,并将国内的温和派定义为“华夏游说团”,其矛头直指外交部长冯·纽赖特,战争部长冯·勃洛姆堡,以及国防军之父冯·塞克特等鸽派人士。
幸好本时空有刘郧的出现,及时的提供了初级治疗液,导致冯·塞克特将军没在1936年与世长辞,因此“鸽派”在德军之中仍有很大的影响,暂时没让戈林等人的阴谋得逞。但是希特勒本人却心动了,已经派里宾特洛普担任他的特使,专门谋划“柏林—罗马—东京”得轴心计划,以及反对红色苏联的“防苏协定”。
尽管德国鸽派在尽力延迟战争的到来,但是许多政治家都看到了一点,“日德结盟是大势所趋”。
法肯豪森将军在华夏待了很久,对华夏的基本国情极其了解,尤其深知华夏民众的淳朴与善良,倘若有朝一日,让他们与日本鬼子一起侵略华夏,后果真是不堪设想,导致他深感良心不安,这就是他来真君庙祈祷的真正缘故。
刘郧可是未来人,对于德意日三国结盟,形成二战法西斯阵营的轴心,也是早有心理准备,这些年来他虽然为德国人,提供了很多的资源与技术,但是从来都没将抗战的未来,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奇迹上。
日德结盟,是这个特定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,因为德国的陆军历来很强势,但是海军方面却极其弱势,而号称世界第三的日本海军,却刚好能弥补这个致命的弱点,这一点,根本不是华夏在短期内能够迎头赶上的。
民国时期的华夏,是个国土庞大、人口众多的国家,却也是个全球知名的弱国,尤其是军事力量方面,不要说与英法相比,就是与日本相比也差之甚远。
今后华夏也许真的会强大起来,但是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之内,恐怕是没什么希望了,而德国的复兴之战,将在二三年之内打响,因此不能将宝押在华夏身上,那么主动积极的日本人,就成了柏林的最佳选择之一。
看到法肯豪森如此的内疚,以及刘湘的气愤填膺,刘郧唯有长叹一声,于是缓缓的安抚道,“你们都不要自责或气愤了,《西方·圣经》曾说,‘自救者天救’。德国盟友现在要选择离开,那是他们的自由,毕竟帮是人情、不帮是本份,华夏没有资格指责他们,何况我们还有总顾问这样的友人”。
刘湘苦笑一声,心情顿时好了不少,他是一方诸侯,什么样的背叛没见过,虽然是气愤德国的背离,但是更多是一种害怕,害怕华夏被德国抛弃后,华夏将在国际上孤立无援,害怕日本鬼子侵略,华夏孤木难支。
说一千道一万,最终还是实力的问题。
如果华夏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,又何惧德国的背离,又何惧世界强国的眼色,又何惧日本鬼子的侵略,刘湘是一个真正的华夏军人,知道中日大决战无可避免,早已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。
法肯豪森将军沉吟了片刻后,有些犹豫的望着刘郧,悄声的提醒道,“亲爱的刘,目前,柏林仍在犹豫之中,只要华夏盟友,能再次证明自己的价值,元首也会再次慎重考虑华夏的问题,何况国内目前还有很多的温和派”。
哪怕只有一分希望,刘郧也愿意付出九十九分的努力,于是很慎重的点了点头,很及时的问道,“以贵国的总体实力,早已强过了华夏无数倍,我们俩国若是相邻的话,华夏随之出兵又何妨,总顾问若有什么建议,无妨直言”。
法肯豪森也不怎么避讳,直接提出了他的想法,“在德国的外交部,冯·纽赖特外长,还可以压住里宾特洛普,唯有戈林司令最为麻烦,冯·塞克特将军,想安插一人进入空军总部,争取遏制住这厮的疯狂行为”。
“想在重要位置安插自己人,就需要卓越的贡献,比如空军的前沿技术。当然华夏本来就落后,让你们提供技术也是不现实的,因此塞克特将军,建议贵国通过与美国的关系,搞来一些先进的航空技术,当然不愿意的话,我们也不会勉强的”。
刘郧有些眉头紧锁,他听懂了法肯豪森的意思,对于与华夏结盟的问题,德国内部也出现了分裂,塞克特将军虽是德军之父,却不想再打仗了,所以成了温和派的代表,所以才想与狂热派或好战派,争夺柏林的军政控制权。
换而言之,德国鸽派在变相的要求华夏,参与柏林的政治斗争,但是说到政治斗争,又有谁斗得过希特勒。因此华夏投资德国空军的话,实质上的意义并不大,顶多让希特勒在考虑华夏事务时,更加慎重一些而已。
刘湘也大为摇头,他自己就是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胜利之钢蚁雄心 最新章节第二百六十七章 德国突变,网址:https://www.xbqg8.net/135/135891/268.html